“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第五期:一次“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现场教学

发布时间:2020-11-10访问量:393

       11月7日,艺术与考古学院“博观达雅”第五期活动顺利开展,由艺术与考古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承办的“博观达雅”上海之旅暨本科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吸引了40名学生参加,师生一行赴上海TeamLab无界美术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博物馆等地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

       参观第一站为“EPSON TeamLab无界美术馆:TeamLab Borderless Shanghai”展览,由著名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所打造。展陈的无界艺术数字作品群旨在打破艺术作品的边界、突破空间的限制,以全新的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方式探讨人、时间、空间的关系,这种沉浸式的光影空间给同学们带来极佳的视觉体验。其中,大型光群体互动装置《呼应灯森林》、《小宇宙群》、《光雕塑群》大受好评,这些表达自然意趣的动态形象通过人的互动改变其移动的轨迹和方向,这种打破常规的思想及展现方式,引发在场学生对艺术家所传达对人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第二站,师生一行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瞻仰学习。从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难探索之路,再到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十五位代表的生平事迹。每个章节以珍贵的革命文物、雕塑、影像视频等方式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历史场景和过程,通过此次学习,同学们对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自我的理想信念和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部分学生党员也在党的诞生地重拾入党初心及信心,坚定未来的发展道路。

       最后,活动以观展上海博物馆收尾。馆内有十余个专馆和展览厅,囊括青铜、雕塑、陶瓷、书法、绘画、钱币等31类艺术门类的藏品,尤其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除常设展览外,馆内的特别展览——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该展围绕阿拉伯贸易商船“黑石号”沉船内的器物,向观者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大量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等瓷器珍品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部分带有外域风情的装饰纹样,体现了“黑石号”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博物馆丰富多样的艺术门类的藏品打开了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之门,引发学习思考藏品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唤起了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艺术与考古学院张充和艺术基金支持。同学们通过本次上海之旅的参观学习,在一大会址瞻仰前辈先烈,在上海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代艺术展陈馆体验艺术与科技的跨界之美……帮助在校生进一步体悟新时代求是青年的使命担当,希望艺术与考古学子能够通过“博观达雅”的三课堂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仰望星辰、努力前行!


学生感想(节选):

       在没有边界的艺术空间,不同的作品依次出现在同一个展厅,不同艺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展示内容有描绘相当逼真的现实世界、宇宙星辰、花鸟鱼虫,也有大量表达超越时空、光怪陆离的景象,古代的宫廷表演、怪物的仪仗式…虚与实,现世与往生,自我与非我,一切的元素都被赋予平等的艺术表达的地位…漫步其中,不禁思考,我们在形形色色、万千繁华世界之中,是处于怎样的位置,在浩瀚的宇宙长河,我们又该如何地存在。

——陈浩宇本科生党支部

       本次博观达雅活动共去了上海TeamLab无界美术馆、中共一大会址和上海博物馆三处景观。上海TeamLab展出的现代艺术作品,利用多媒体装置,将艺术作品摆脱出展厅空间的限制,做到与其他作品进行交流、相互影响,致力于打破作品之间的边界,融合艺术、科学、技术、设计与自然界,这是该展具有前沿性和新奇性之举。观众能与作品产生互动,整个场馆具有非常强的联动性,让观众切实感受到该展想要表达的将世间万物都存在于一个漫长的、没有边界的世界的命题,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忘的经历。至于剩余两处景观,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展览形式、甚至是类似于“仓库”式的展陈形式,对于文物本身并未做过多阐释,保留了文物本身的原真性与质朴感。通过参观两种不同形式的博物馆,丰富了我对于博物馆的认知。

——谢婷婷 文物与博物馆学1701班

       之前对一大会址的认识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一些影视作品上,而当我站在一大会址前,目睹着青红砖交错的外墙,乌黑而又沉重的木质门,拱形的石雕门框,沥青布满的门前石阶,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刘星雨书法学2001班


文/万伊宁 图/宋佳艺 本科生党支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