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12日,应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和养心殿保护项目负责人邀请,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张秉坚教授率六位研究生前往北京故宫,对故宫养心殿古建筑群进行调研和勘测。
养心殿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清朝共十位皇帝曾先后在养心殿居住执政,是清代帝王使用时间最长的勤政燕寝之所。养心殿有18座建筑,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室内室外充满了历史故事,如“垂帘听政”,“三希堂”等。养心殿主体建筑是明代官式建筑的遗存,又经过清代建筑艺术中满蒙汉文化、佛教艺术以及西方文化的多元影响,建筑工艺经典精湛,历史与技术信息丰富。更为珍贵的是,已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上万件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中,有大量养心殿相关画样、工程清单、随工日记等营建史料,是目前已知保存资料最完整的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制作个案之一。
养心殿建筑群近百年未进行过大修,保存现状较差,亟待系统修缮。近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已正式宣布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计划从2016年到2020年完成该大型项目。此次修缮宗旨是以研究为主导、以价值评估与保护为核心、调动社会力量,研究“研究性修复”的策略、技术方法和实现途径,实现“研究性、预防性”为主的科学修复,为国内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做出表率。
在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张秉坚教授团队以养心殿建筑群中的燕喜堂为试点,对古建油饰彩绘的各种病害进行了勘测评估;对壁面裱糊的保存现状和病害进行了测量统计;对地面金砖状况进行了勘察调查、强度测量和湿度分布检测;对整个养心殿区域的全部石质文物进行了分类和风化程度检测。
在故宫调研期间,张秉坚教授与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和养心殿保护项目负责人专题探讨了研究需求与规划。按照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多学科合作研究”和 “研究性修复”的目标,并根据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的专业特长确定了近期研究目标,明确了为未来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协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