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本实验室研究生赴故宫完成石质文物病害勘测

编辑:艺术与考古学院 时间:2021年10月19日 访问次数:276


 109-12日,为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派出由艺术与考古学院、化学系、地科系研究生组成的交叉学科工作组前往故宫博物院进行明清官式建筑典型石质文物病害调查与无损检测。

根据与故宫博物院商定的计划,本次勘测对象为故宫太和殿与皇极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进行改建后,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两处建筑所含石质构件类型丰富,风格独特,属于顶级不可移动文物,目前风化状况不一。本次勘测对研究明清官式建筑石作的用材规则,评估石质文物当前风化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故宫太和殿全貌


故宫皇极殿典型石质构件


在故宫古建部派员协助支持下,工作小组历时三天,先后对两处大殿外围的望柱、栏板、螭首、踏跺、抱鼓等石质构件进行了详细的病害调查与分类统计,共计调查望柱800根、栏板766块、螭首594个、踏跺108个、抱鼓28块。同时采用便携式色差仪、硬度计等仪器对石质构件的劣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并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和中红外光谱仪等对典型风化构件的矿物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检测。

艺古院硕士生罗丽与化学系博士生翟宽容在故宫太和殿进行石质文物病害调查


艺古院博士生伍洋和地科系硕士生张建超在故宫皇极殿进行石质构件无损检测


石质构件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主要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因长时间受到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多数劣化严重,亟待科学保护。此次调查从石质构件的形制用途、石料类型、矿物成分、灰浆状况、病害类别与程度、以及环境影响等多学科角度对故宫太和殿与皇极殿石质文物进行了勘测统计,为研究明清官式建筑典型石作的用料规则及其劣化特点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后续的科学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