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艺考院、化学系、以及相关文博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本实验室团队在科研论文、授权专利、文物调研和监测、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研究生培养等方面:
一、2022年度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英文13篇,中文7篇)
李强等. Hybrid hydrogels based on polyvinyl alcohol, branched polyethylenimine, polydopamine, and phosphonium-based ionic liquid for effective synergetic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 (基于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稀亚胺、聚多巴胺和磷基离子液体的复合水凝胶的有效协同抗菌应用).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2, 648, 129277. SCI (IF=5.518)
李强等. Phosphonium-based ionic liquids as antifungal agents for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andstone (磷基离子液体作为保护文物砂岩的抗真菌剂). RSC Advances, 2022,12,1922-1931. SCI (IF=4.036)
伍洋等.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White Marble Relics Around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Taihe Dian) in the Forbidden City (故宫太和殿周围白色大理石文物的风化特征).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2, DOI: 10.1007/s12205-022-1108-z. SCI (IF=2.115)
姚岚等. Application of 4-dihydrochromone as a temporary consolidant in underwater archeology (4-二氢色烯酮作为临时固型剂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22, 57(6):235-242. A&HCI, SCI (IF=3.229)
张迪等. A new method for shellac binder detection in ancient building mortar (检测古代建筑砂浆中虫胶粘合剂的新方法).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2, 46(16):7563-7568. SCI (IF=3.925)
朱成帅等. Analysis of the Microbiomes on Two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对两处文化遗址的微生组的分析). Geomicrobiology Journal, 2022, DOI: 10.1080/01490451.2022.2137604. SCI (IF=2.412)
伍洋等. Environmental Factor Accelerate the Deterioration of Tuff Stone Heritage: A Case Study of a Stone House in Southeast China (环境因素加速凝灰岩石质文物的劣化:一项中国东南地区石质房屋的案例研究). Buildings,2022, 12(2):188. SCI (IF=3.324)
王新鑫等. Temporary solidifying extraction and in situ preservation of fragile marine artifacts: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ilot test (脆弱海洋文物的临时固型提取和原状保存:实验研究和小规模实验).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22,53:220-225. A&HCI, SCI (IF=3.229)
王鑫等. The application of thymol-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to control the biodeterio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载百里香酚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在控制文化遗产生物劣化中的应用).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22,53: 206-211. A&HCI, SCI (IF=3.229)
翟宽容等. The earliest lacquerwares of China were discovered at Jingtoushan sit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发现于长江三角洲井头山遗址的中国最早漆器). Archaeometry, 2022, 64(1):218-226. A&HCI, SCI (IF=1.915)
朱成帅等. Bio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Mosses on Stone Cultural Relics (用于控制石质文物苔藓的生物杀灭剂).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22, DOI: 10.1080/00393630.2022.2053429. A&HCI, SCI (IF=0.847)
谢丽娜等.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of nano–MgO–based dispersion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artificial weathered sandstone (初步评估以纳米氧化镁为基础的加固液用于风化砂岩加固的有效性). Archaeometry, 2022, 64:997–1012. A&HCI, SCI (IF=1.915)
张迪等.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sticky rice in ancient mortar based on ELISA (基于ELISA检测古代砂浆中糯米的新方法). Archaeometry, 2022, 64(5):1226-1239.A&HCI, SCI (IF=1.915)
陈敏婷等.,土遗址中木质文物原址保护的现状与展望,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1(2):42-51.
刘静轩等. 浙江乡土古建筑壁画保存状况调研——以武义俞源村六处古建筑壁画为例,东方博物,2022,81,115-123.
魏忠武等.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石材,2022,374(4):19-25
王丹阳等. 基于纤维横截面细胞形貌的古代彩塑和壁画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别,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4):47-57.
尚静等. 明代长城修筑中是否使用了传统糯米灰浆技术?中国建材报,2022,4月11日第3版.
胡瑜兰等. 聚丙烯腈-纳米银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石窟文物微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复合材料学报,2022,DOI:10.13801/j.cnki.fhclxb.20221031.001
张秉坚等. 潮湿环境土遗址“气相补水-湿法保护”的尝试-----宁波望京门城墙遗址的保护策略和工程实践,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1(1):80-87.
二、2022年度授权发明专利和申请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
(1)一种用于断裂石质文物粘接和灌浆的无机镁基胶黏剂 (中国)
(2)一种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和提取方法(中国)
图1. 2022年度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2项
申请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7项(国际2项,国内5项)
(1)一种水下脆弱文物原位固型多重包裹的提取材料和提取复原方法(国际)
(2)一种用于断裂石质文物粘接和灌浆的无机镁基胶黏剂(国际)
(3)一种用于石质文物的复方生物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4)同时检测古代壁画三种胶结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构建方法及应用(中国)
(5)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生物病害防治的载药埃洛石纳米管缓释复合物及其的制备方法(中国)
(6)一种用于古代书画保存的静电纺丝抑菌膜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7)一种基于免疫磁珠富集古代壁画三种胶结物的方法(中国)
三、2022年度参加文物现场调研、监测和病害治理(典型例)
乐山大佛微生物/苔藓取样和绿色防治实验
为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与乐山大佛乌尤文物保护管理局合作,在乐山大佛进行微生物/苔藓取样和绿色防治实验研究
图2. 在四川乐山大佛腿部进行苔藓取样
图3. 在乐山大佛附近红砂岩上进行生物绿色防治试验
(2)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南海基地中试
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在广东阳江国家考古中心南海基地进行木质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实验中试研究
图4. 在基地水下7米实验池进行“南海1号”残片临时固型提取实验
(3)山东曲阜孔庙石质文物和古建筑灰浆调查和取样
为完成“明清官式建筑传统材料科学认知”课题中石作和灰浆研究,经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推介,在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协助下,对曲阜孔庙石质文物和古建筑灰浆进行调查和取样分析工作。
图5. 曲阜孔庙大成殿汉白玉石质构件病害调研与无损检测
图6. 在曲阜孔庙启圣王殿进行古建灰浆取样和检测分析
良渚土遗址保护
受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委托,协同敦煌研究院团队,开展良渚土遗址保护方法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实施土遗址的绿色治理和保护工作。
图7. 在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对苔藓/微生物实施绿色防治
图8.在良渚老虎岭古水坝遗址玻璃罩内实施生物霉菌绿色防治
(5)西湖世界遗产文物本体监测
受西湖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委托,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各管理处的支持下,已完成2022年度西湖世界遗产文物本体监测工作,这是连续第十年的监测。
图9. 西湖世界遗产监测--飞来峰75龛造像本体无损检测
图10. 西湖世界遗产监测----司马光家人卦石刻无损检测
飞来峰造像生物病害防治研究
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合作,在杭州飞来峰造像进行苔藓群落取样和绿色防治实验研究
图11. 在飞来峰造像区域进行苔藓取样和防治研究
(7)杭州灵隐寺双塔双经幢调研
受西湖名胜区遗产管理部门推介和杭州灵隐寺委托,对灵隐寺双塔双经幢进行病害定量勘测和保护预研究。
图12. 在杭州灵隐寺双塔双经幢开展病害检测、生物分析和危害性评估
(8)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监测
受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委托,对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病害进行定期专业监测。
图13. 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文物病害无损检测
(9)革命标语调研和保护研究
协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室,对浙江省革命标语类文物进行抢救性调查和本体保护技术研究。
图14. 在衢州市衢江区石屏山进行红军标语调研
四、参与文物保护工程前期研究、方案设计和施工指导(典型例)
(1)杭州西泠印社石质文物保护
受西泠印社社委会委托,以合作研究方式,于2017年开始对汉三老石室和印泉摩崖石刻进行病害调查、保护材料和保护策略研究、开展修缮工程设计,以及保护技术施工指导。该保护工程已于2022年4月完工,顺利通过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组织的验收。
图15. a:2017年开始进行病害勘测;b、c:在汉三老石室和印泉摩崖石刻使用本实验室研发的纯无机材料进行渗透加固试验;d:生物清除和绿色防生物实验验
图16. 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领导在施工现场考察,对保护技术给与好评
图17. 使用纯无机材料渗透加固脆弱崖壁,对濒危字迹进行稳固处理,根据早期照片
原遗迹,修缮前后局部对比照
(2) 杭州湖心亭牌坊修缮保护工程和丁鹤年墓亭修缮保护工程
受西湖名胜区水域管理处委托,牵头对杭州湖心亭牌坊和丁鹤年墓亭石质文物进行病害调查,完成修复材料和修缮方法研究,进行修缮保护工程设计,指导施工。两项修缮工程已于2022年12月初完工,已顺利通过文物管理部门组织的验收。
图18. 湖心亭牌坊石质文物修缮前病害定量调查和勘测
图19. 依据早期老照片人工刻石补全,并用浙大纯无机材料渗透加固和仿石修补,完成生物防治,施工前后局部对比照
图20. 杭州丁鹤年墓亭保护工程前期勘察
图21. 采用人工雕琢补全、纯无机渗透加固和仿石修补,修缮前后局部对比照
杭州古海塘遗址(局部)异地迁移保护工程
受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工程中标单位委托,开展杭州古海塘临平段(局部)异地迁移工程古建材成分分析、病害检测、保护技术研究和保护策略设计。目前相关工程正在实施中。
图22. 古海塘柴塘微生物取样和病害调查
图23.在杭州古海塘临平段竹笼石塘和柴塘调研和取样
图24. 古海塘条块石塘异地迁移前对灰浆、块石和微生物等取样研究
5. 培养研究生
2022年度毕业硕士3人:
张迪(文物分析检测方向)、潘力伟(文物生物防治方向)、刘静轩(文物分析检测方向);
2022年度毕业博士3人:
谢丽娜(保护材料研究方向)、伍洋(石质文物保护技术方向)、张翠松(土遗址保护方向)
图25. 2022年实验室春季研究生毕业纪念合照
图26. 2022年实验室冬季研究生毕业纪念合照
6. 新年展望
(1)按照党的二十大、浙江省文物工作会议、以及浙江大学文科大会关于文物保护的相关战略部署,聚焦科技保护的瓶颈问题,争取在潮湿环境大遗址(石质文物、土遗址等)保护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以国家文物保护课题为抓手,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收尾结项,做好“十四五”国家课题的实施布局工作。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探索前沿问题、培养动脑和动手能力俱佳、战略和战术思维兼备的文物保护科研人才。
合作、专业、专注。
欢迎有志青年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