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家畜(禽)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汇报会召开

编辑:cgsoft时间:2015年01月27日浏览次数:707

  以浙江省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的起源地,对该地区早期农耕相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综合研究,在探讨家畜和家禽的起源及其传播和发展,以及理解日本稻作农耕和家畜传播路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3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研究人员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松井章为代表的研究团队签订了两年的合作协议,采用最新的科学考古方法,对该地区的家畜(禽)驯化起源和发展进行研究。
  近两年来,合作研究课题组人员在跨湖桥、田螺山、江家山、良渚等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比较形态学研究、种属鉴定;采用古DNA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等考古科学方法,判别野生种与家养种;根据动物遗存的年代与稳定同位素的测定结果,判断从纯粹狩猎经济向家畜化过渡的年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许多成果。2014年10月24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杭州举办“中日合作家畜(禽)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汇报会”。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茂原信生、名古屋大学教授中村俊夫、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北海道大学教授江田真毅、京都大学博士后菊地大树、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真贝理香助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和业务人员,以及浙江大学文博系的老师和学生约40余人参加成果报告会。会上合作研究人员就田螺山遗址的鱼类、鸟类利用、碳十四年代、出土动物骨骸的形态特征和碳、氮同位素分析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讨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