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介

研究单元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地简介  研究单元

 一、分析测试室

  纤维、染料和氨基酸等分子层面对纺织品文物开展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揭示纺织品文物的重要科学内涵,提升纺织品文物的认知水平,还拓展了纺织品保护研究的空间、深度和广度。
  利用自有大型仪器设备,为国内外机构提供基于形貌和FTIR的纤维鉴别、基于UFLC-PDA-MS的染料测试、基于SEM-EDS的颜料元素分析、基于HPLC的氨基酸测试等多种技术服务,先后出具《秦俑一号坑出土纺织品及其印痕分析》、《乌兹别克斯坦Munchak-tepa墓地出土纺织品纤维测试》、《河南博物院藏巡查队袖章染料测试》、《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纺织品氨基酸测试》等30余份技术报告。

二、保护技术研究室

    主要进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包括:

1、考古现场的纺织品保护

1)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相关形态观察技术,以模拟的方法再现丝麻织物在器物上的痕迹,研究所得图像的处理方法,复原原始丝麻织物的生产技术信息。

2)研究考古现场丝织物色彩的记录方法和规范,建立早期丝织物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的微量和快速检测方法,寻找丝织品上植物染料保存的最佳条件,开发能够在现场达到保护丝织品色彩的封存装置。

3)针对已灰化、矿化、泥化等异质纺织物,研究临时性提取和保护材料、设备和方法,包括灰化纺织物填充加固、泥化纺织物中泥土的置换或定型加固、矿化纺织物加固等材料的研发,最后达到整套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进一步研究在考古现场处理珍贵脆弱丝麻织物的临时加固材料和加固技术,特别是微生物加固和丝蛋白加固技术在考古现场的应用,同时研究考古现场丝麻织物的提取技术,并将其规范化和标准化。

2、脆弱丝织品的丝蛋白加固

    开展脆弱丝绸文物的丝蛋白复合仿生加固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加固机理和加固工艺研究,丝蛋白加固对脆弱丝织品的影响研究,以及加固效果评价方法和加固技术的标准化。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人工老化样品的制备及其表征。研究人工老化方法对老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人工老化制备方法的研究以及相应的性能表征。

2)丝蛋白喷雾加固工艺与设备研究。研究适用于文物保护的喷雾加固工艺,在工艺优化的基础上确定喷雾加固工艺,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与机理分析。

3)丝肽分子量的控制与表征及丝蛋白粉的制备。研究水解过程对丝肽分子量的影响、控制与丝肽分子量的表征方法,探明丝肽分子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在制备水溶性丝蛋白粉的基础上制备丝蛋白加固剂,将文物保护专用的丝蛋白加固材料标准化、系列化。

4)丝蛋白加固在文物上的实际应用。选择纺织品文物进行丝蛋白加固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

三、修复技术研究室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纺织品文物修复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修复珍贵纺织品文物近千件,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目前,已经拥有一支20人左右的修复技术队伍,其中包括修复技师和修复研究人员。开展的纺织品文物相关保护和修复技术标准研究,主要包括纺织品修复材料、修复设备、修复工艺、修复记录以及保存环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培训。
1)修复技术的研究。研究针线法等传统修复工艺,结合具体修复对象,规范修复过程和档案记录等,以案例的形式形成修复报告。

2)修复材料的研发。开发研制纺织品文物专用的修复与包装材料,并形成系列化和标准化,做到可以生产、定制。

四、传统工艺研究室

主要围绕指南针计划开展纺织科技史和艺术史研究,同时注重科普。

1、对传统织物组织及刺绣方法的鉴定与研究。

1)织物组织研究;

2)刺绣研究;

3)印染研究;

4)服饰研究;

5)编织物研究。

2、传统织机与织物的复制与研究

1)研究和应用原生的纺织技术来复制纺织品文物,特别是早期纺织品,包括梭织、编织、剌绣及印染各种工艺的产品。

2)研究古代主要纺织品种的生产织机及织造技术,如经锦、纬锦、纱罗织物和绒织物等,做到任何一种织物均可用历史上相应的织机来进行生产。

3)加强超细蚕丝生产以及贮茧工艺对蚕丝特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