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浙江大学文博系考察团应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的邀请,来到东京大学参观。东京大学的几位教授和学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他们的介绍下,考察团对东大的博物馆、AMS实验室等项目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Minoru Yoneda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东京大学综合博物馆的概况。东京大学综合博物馆是一个独立于大学院系的组织部门,目前有四处分馆,分布于各处但并不局限于学校区域内。博物馆从2010年开始筹划建设,2016年正式开放。设计方案由大学方面提出概念设想,由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规划,过程中通过双方的信息交流共享,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整个博物馆筹备和建设的过程都被收录在一本书中,书被作为礼物送给了我们。
虽然四个分馆的主题内容各有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宗旨,即通过研究现场的展示来增进观众对于博物馆和科学研究的理解,拉近参观者与研究者之间的距离,激发观众对于研究的兴趣。例如其举例说明的生物多样性展示,是通过展示不附带文字说明的裸露的生物骨骼,向参观者提供研究者才能亲身体会到的视觉和味觉的真实感受。再例如该博物馆还曾大胆地运用大量从文献上直接截取的文字进行“火星”展览,目的在于向大众展示研究者阅读文献的真实过程。Minoru教授把这些展览的概念总结为两类,一类是展示博物馆学研究,突出呈现展品本身的真实和精美,艺术与科学的魅力和原本的研究现场。一类是展示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突出呈现科学的力量与魅力、研究者的工作与热情以及东大进行的一些科研和博物馆项目。
由此可见与其他博物馆不同,东大的综合研究博物馆将科学研究与展品本身的结合,以“向大众展示如何做研究、如何布展”的理念来布置博物馆,这种科学研究与展品本身的结合方法给了我们有关博物馆展示的新启示。
考察团参观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大学本部,其中展示了大量的考古发掘文物和生物标本。常设展的主题是:UMUT(东京大学综合博物馆)Open Lab - Hall of Inspiration,主要由一个30米的回廊和一个公开的AMS实验室组成。Minoru教授还特别提到,由于藏品数量众多而收藏空间有限,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博物馆把展示空间的一部分作为收藏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回廊展示所用的高柜中许多柜子里都存放着各种藏品。
AMS实验室是这个博物馆展览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Minoru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C-14年代测定和C、N同位素测定。通过这些实验,研究员可以得到关于物品产生年代和成分的相关信息,从中研究人员可以推测得到更丰富的考古内容。例如他们曾经做过的一个针对同一个容器中出土人骨和猪骨的研究,通过C-14测年发现两者的年代不同,为了探究原因,研究员通过将两者的C、N同位素测定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并以海水和大气中所含C、N元素量作对照,由此推测这两者的关系,来研究当时的人类生活。这一研究所用的对象就被作为展品的一部分,陈列在完全透明的AMS实验室中供观众观看。
此外,Minoru教授也向我们指出了现在这些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即仪器本身带来的误差和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员在分析的结果上做出相应的校正(calibration)和补正(correction)。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方法依旧在考古以及其他一些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包括被运用在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全球变暖的研究上。
随后我们在一位研究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东大的AMS实验室,在这一座完全公开透明的实验室中,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庞大而又精密复杂的仪器,在工作时间,还可以看到正在里面工作的研究人员。研究员依次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构成AMS实验三个部分的机器以及其作用。据他的讲解,在之前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一个多月甚至半年的时间,而且需要耗费的样本材料十分巨大,但现在所用的机器,只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和非常小的样本量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可见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在更加精细化与专业化的同时,也为我们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快捷与便利。
通过与东京大学综合博物馆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丰富了我们对日本的博物馆以及考古领域研究的认识。回想起十天以来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虽然辛苦,但却着实收获良多。至此,浙大文博系日本考察团的访日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