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主办的“西溪艺术讲堂”系列学术活动邀请到了韩国东方大学教授、韩国书学研究所所长、韩国文化财厅文化财委员郭鲁凤作为本期嘉宾,郭鲁凤教授以“一九四五年之后韩国书坛的研究”为题,向研究所设计学、美术学师生进行了演讲。
郭鲁凤教授梳理了一九四五年之后韩国书坛的发展脉络,其以韩国解放后政府主办的“国展”为开端,将韩国书坛的发展分为国展时期、民展时期和交流展时期,通过列举大量的韩国书法家及其作品,并分析韩国书坛形成的“十人九碑”的局面,最后得出韩国书坛应该走博观约取、碑帖结合、注重自由发挥性情的道路的结论。
郭鲁凤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丰富的韩国书法作品的图片,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一一介绍点评,让同学们清楚地感受到了韩国书法家的创作理念和韩国书坛的基本面貌。讲座中,郭鲁凤教授着重阐述了书法创作“为人”和“为我”的问题,认为在书法学习者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倾向,年轻书法家会更多追求“外在美”,随着年龄、学养等的增长则会更加注重“内在美”,而只有综合了外在与内在,才会创作出好作品。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韩国如何协调发展书法与经济社会、韩文书法如何与汉字书法相融合等问题,郭鲁凤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在讲座的最后,郭鲁凤教授结合自身留学中国的经历、书写创作感悟等对书法与人的心情抒发问题作了回答,其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的解读既内涵丰富又发人思索,本次讲座在全场师生的阵阵欢笑与掌声中圆满结束。(图文/李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