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第十七期:新视野看“良渚”

发布时间:2021-05-24访问量:185

       4月16日,艺术与考古学院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生近20人,在许捷老师的带领下赴杭州良渚博物院,与来自荷兰瑞华德学院(Reinwardt Academy)的Riemer Knoop教授共同完成一次博物馆现场课。本次活动隶属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艺术与考古学院张充和艺术基金支持的“博观达雅”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是《博物馆展览策划》课程之一的学术活动环节,活动围绕“遗产价值和博物馆展览表达的关系”,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思辨遗产的视角下思考遗产的价值和阐释。根据现场课的安排,同学们带着“发生了什么?”“谁在发声?”“我们的看法”等问题走进良渚博物院的展览,在其展陈内容基础上进行延伸思考,思考博物馆展览环境中遗产利用以及价值的阐释。

课程同学参观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

       结束参观后,同学们在良渚博物院会议室,网络连线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emer Knoop教授。Knoop教授曾多次造访杭州,与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共同合作课程与工作坊,并于去年与考古与文博系共同合作翻译出版《批判性探索中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一书。

分组交流环节:讨论良渚博物院参观体验

       在思考了对于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展示手段和博物馆如何帮助观众实现共建意义等问题后,现场的同学们分成三组,结合在良渚博物院常设展览的参观体验,围绕博物馆中的声音、博物馆和观众共同建构意义等话题展开讨论。三位小组代表分别从良渚博物院展览陈列中的情景在线、展览中多方观点的交汇、观众参与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等角度,进行了小组陈述。Knoop教授对各组的陈述和思考一一给予反馈和评论。同时,考古与文博系《展示策划与设计》课程的几位本科生也加入了线上会议旁听讨论。

讨论过后,Knoop教授在线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简短的讲座。就今天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领域的前沿问题,围绕“真实感”“遗失感”“遗产利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古迹保护”四个方面和同学们展开了交流。

同学们向Knoop教授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此次“博物馆现场课”结合参观体验和观点分享,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如今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领域发生的变化,提供文化遗产专家的新思路、新策略。通过对良渚博物院的参观、探讨和思考,同学们开始重新审视遗产与展览的关系,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也开拓了新的方向和领域,艺术与考古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的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也将不断向多元化与深层次发展。

文/魏义甫、罗诗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