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第十九期:跨越千年,领略神秘的古蜀文明

发布时间:2021-10-08访问量:308

2021929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如期开展。支部党员前往浙江西湖美术馆参观《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领略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2020年,依托“考古中国”之古蜀文明项目,我国时隔30余年再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展现了中国考古工作的格局和能力,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更是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实物例证。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100余件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出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了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揭示了古蜀文明的内涵与特色。

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而衰亡的传奇故事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为当代人提供着跨越千年的灵感与启示。

身为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我们从事着发掘、整理、阐释文物等工作,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通过不断学习探索,了解考古成果,把握历史规律,明晰文化发展脉络,我们能够进一步增强文化使命感和历史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字:杨洋

图片:王可璞、杨洋、谢婷婷

 

 

学生感想:

该展览利用“人--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作为文博学子,我们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历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逻辑,认识中华文明走过的历程,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认真学习并系统思考考古学的成就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文物与博物馆2019级硕士生张卜巾

通过展览,我们领略了古蜀文明介于“人”与“神”之间独特的神秘色彩。虽然古蜀文明距离我们现代生活很遥远,但是通过中国考古人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三星堆、金沙等遗址出土了大量标志性器物,让当代能够以直观的方式以窥古蜀文明的冰山一角,我们要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在古与今之间延续与传承下去。

——文物与博物馆2021级硕士生梁姚

展览向我们呈现了古蜀文明的脉络,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古蜀人民对鸟的崇拜。他们认为飞鸟是太阳的象征,在祭祀用器上制作了精美的鸟形来象征太阳。古蜀诸王族中,柏灌、鱼凫与蒲卑均以某种鸟命名,或含有鸟的元素,有的可能以鸟为图腾,鸟图腾信仰也在古蜀族群文化的整合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崇鸟思想在中国多个地区的史前文明都有所体现,是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

——文物与博物馆2021级硕士生叶芷甄

浙江省西湖美术馆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主角的《人与神》,并未局限于当地,而以更宏观的时空视角讲述了中国古代面具及人面造型、全球各地树崇拜等内容,充实了展览信息,展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以及璀璨多元的中华文化。笔者尤为喜欢展览尾声的诸多疑问:“‘千里眼、顺风耳’是畸形还是特异功能”等,让观众带着疑问离开,也为深入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文物与博物馆2021级硕士生谢婷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