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考古学院携手本科生院、计划财务处教工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22访问量:361

       为更好地促进各教工党团支部优势互补、开放互促、共同提高,不断增强党支部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围绕“体验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活动主题,11月19日下午,艺术与考古学院机关党支部结对本科生院第二党支部、计划财务处第二党支部和机关第七团支部(计划财务处团支部),共赴良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到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教授担任现场讲解,在刘斌老师的带领下,支部老师们依次参观了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在第一站良渚中心,老师们看到了大量待整理、修复的碎陶片,对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第二站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老师们先后参观了南城墙、水城门、钟家港、莫角山、反山、大观山等,深入感受理解良渚古城作为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的阶层划分、统一信仰和社会分工等文明特征。除了成熟、复杂、辽阔的都城结构外,良渚古城还拥有令人惊叹的大型水利工程,其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成熟水坝系统,不仅仅用于农田灌溉,同时还具备治理河流、水上运输、防范台风带来的巨量降水对城址的威胁等功能。良渚古城遗址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多样繁复的遗址群和先人们精妙的治水智慧结晶,让现场的老师们叹为观止。

       第三站,老师们一行来到良渚古城遗址东北方、位于余杭安溪村的瑶山遗址公园。作为曾经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者,瑶山遗址是迄今等级最高、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器类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美、最具影响力的良渚文化墓地,是良渚文化考古中最为重大的成果之一;此处依托自然山丘而建,包括一处祭坛和一组高等级墓地,营建时间约在公元前3300年的良渚文化早期。瑶山遗址具有坛墓一体的结构特征,祭坛先于墓地建造,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文化特征的重要代表之一。

       沉浸式体验“中国五千年文明”实证——良渚文化遗址的同时,此次支部结对活动也让参与的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各单位的彼此了解,有助于推进学校机关和学院之间的工作联动,既是一次“为师生办实事”的党日活动,也是一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尝试和探索。

文/王迪  图/蒋璐、周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