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动员全院师生员工汲取历史智慧、明晰使命愿景、崇尚卓越追求、焕发精神动力,艺术与考古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安排,结合学院实际深入开展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
2021年9月30日,学院召开党委会,传达学校关于开展浙江大学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并就相关工作开展进行部署。会议指出,要根据学校要求,分层分类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师生座谈会,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围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扎实推动讨论活动走深走实,确保大讨论活动按时保质完成。会上,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讨论主题深入思考,充分发表观点,研讨学校、学院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表示要着眼未来、观照现实,将使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
10月14日,学院举行“师长有约”交流座谈会暨师生“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学院院长白谦慎、党委书记方志伟、党委副书记赵蕾蕾和学生班团骨干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学生代表就课程安排、学生活动、硬件设施、未来规划、使命愿景等与师长进行了交流,与会老师针对性地解答和回应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10月24日,学院学生会全员大会暨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在西溪校区艺术楼举行,学生会各部门围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进行分组讨论并逐一汇报讨论成果,积极为学校和学院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10月29日,学院使命愿景大讨论之青年教师发展主题沙龙顺利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翼与我院青年教师对话,共同探讨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
11月6日,学院围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这一主题召开2021年教师务虚会议,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党委委员、文科领军人才、各系(所)负责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聚焦学院“十四五”发展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展开讨论,深入思考学院在新发展阶段的使命愿景和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在会上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考古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有关美育、文物保护等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践行“国之大者”使命,凝练、推进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出台落地;要充分发挥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及学院多个校级研究平台的作用,利用浙江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各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浙大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讨学校和学院在新发展阶段的使命愿景,以及使命愿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维度的具体体现。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师生党员进一步明确时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将自觉把国家、学校、学院和个人事业发展统一起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发言节选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使命和愿景,必须置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之下来展望和规划。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关于考古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讲话以及给中央美术学院几位老教授写的信,都为我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积极参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保护并展示好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为我国的艺术理论研究和美术、设计创作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美育水平、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软实力贡献我们的力量。
——白谦慎 学院院长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战斗堡垒,需要继续开拓进取、勇担使命。作为考古人,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精神,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学科建设、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平台建设、浙江大学多学科汇聚交叉、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落在实处。
——刘斌 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
学院党委委员
从我的研究方向出发,希望可以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优势,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我将继续投身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重点实验室建设,努力协助学院和学校在文物保护方向引入行业领军人才,拓展文物保护工作对文物领域的支撑能力和项目范围,同时带领文物数字化团队继续开展古建筑和壁画抢救性记录工作,进一步夯实文物数字化领域的学术基础。
——刁常宇 学院党委委员
考古与文博系副教授
大学的使命既是培养人才,同时也承担着发扬和传承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的重任。浙江大学在一百二十几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厚重的传统艺术教育与传承的历史。学院成立以来,依托国家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工作,大量引进高端人才,对美术学科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科声誉受到学界关注和赞赏。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池长庆 院长助理、美术系主任
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执行所长
作为一名从事设计教育工作的教师,我认为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培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根植中国,具备开拓视野,掌握艺术与科技综合交叉知识技能,具备敏锐设计洞察力与执行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应围绕国家、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科交叉与实践特性,将设计的研究与服务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更好地弘扬、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李承华 设计艺术系副主任
我认为在新发展阶段,浙江大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发展走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各个领域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拥有全球眼光,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我个人而言,在学生阶段,必须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创新思维,本领过硬,才能在未来建设祖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未来从事考古工作时,要思考如何让人民大众更多地了解考古工作的内容及其意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陈嘉鑫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胸怀新发展阶段的使命愿景,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去践行和担当;应当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我们的专业所学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应当重视跨学科学习与科研,加强与其他专业同学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同时汲取其他专业学生的长处,响应我校推进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李晓璐 设计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在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后,学校也随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学校的引领下,学生作为小小的个体,又应该如何担当起自身的那份责任呢?首先就是要重视学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青年学生要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学中培养“文”“物”并重的科研能力,将所学所用融入党和人民的发展事业。
——许捷伦 艺术学理论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