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3-02-28访问量:115

一、学院概况

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考古学科历史与艺术教育传统,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艺术和考古相关学科。2019年5月,浙江大学在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以及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学院拥有考古学、艺术学理论(艺术学)、设计学(与计算机学院共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考古学、艺术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文物与博物馆、美术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美术(书法、中国画)、艺术与科技等本科生专业。学院承担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研究推广工作,拥有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以及石窟寺文化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基地等平台。 

学院聚焦“人才强院”,围绕考古学、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学科方向,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汇聚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诚邀各界学术英才加盟,共创辉煌! 

 招聘信息长期有效! 

 二、招聘条件 

年龄不超过35周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学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在站期间需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岗位待遇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浙江大学博士后相关规定执行。人事关系进入学校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及以上,可申请晋升副研究员资格;博士后出站考核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申请学院教职岗位。按学校有关规定,可申请租住学校教师公寓或申请学校租房补助。支持依托团队平台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以及申报各类基金项目。 

四、合作导师信息 

浙江大学拥有悠久的考古学传统,夏鼐等曾在此任教,培养出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11年,成为第一批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强调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吸纳了具有文、理、工、艺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在考古、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博物馆学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研究。依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学科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在史前考古、文物保护材料、博物馆认知与传播、石窟寺数字化、艺术考古与图像文明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1.合作导师:刘斌 教授

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城市考古、考古理论与技术

工作内容:结合浙江大学多学科优势,与考古学团队共同开展基于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文化特征、聚落形态、人地关系等综合研究。

招聘要求:考古学、理学(限科技考古、地球科学的物探,遥感等方向)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出版过不少于10万字的学术专著;能够胜任考古调查,发掘等相关野外工作。

联系方式:kgliubin@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archaeology

 

2.合作导师:林留根 教授

研究方向:大遗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内容:大遗址考古保护与利用,大运河考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招聘要求:考古学、博物馆学或规划设计学、建筑学博士毕业。

联系方式:linlg@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linliugen

 

3.合作导师:项隆元  教授

研究方向:博物馆学;物质文化

工作内容:开展前沿性课题研究;参与行业单位的学术咨询和研究工作。

招聘要求:博物馆学、物质文化方向相关的专业背景。

联系方式:xiang63@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xianglongyuan

 

4.合作导师:张颖岚 教授

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管理

工作内容:协助“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相关课题的田野调研、项目实施等工作; 协助“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论丛和教材的撰写审改、出版协调等工作; 完成其他相关工作任务。

招聘要求:具有考古学、管理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在高水平期刊发表有文化遗产管理相关学术论文;热爱文化遗产事业,有文化遗产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联系方式:zyinglan@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16169

 

5.合作导师:陈虹 教授

研究方向:史前考古、科技考古、石器研究

工作内容:石器分析、玉石器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

招聘要求:国内外知名高校史前考古、科技考古、生物、材料等相关学科;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流利的外语写作表达能力,在高水平期刊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石器分析与史前考古领域具有一定基础和经验者优先,鼓励生物工程、材料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人员。

联系方式:hollychen@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hollychen 

 

6.合作导师: 郭怡 教授

研究方向:考古学、科技考古、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陶瓷科技考古等

工作内容: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考古出土遗存中可溶性骨胶原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生物磷灰石的污染鉴别、单体氨基酸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古代瓷器的科技分析等。

招聘要求: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史、科技考古、考古学、材料学、地学、化学、生物学、营养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有流利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在高水平期刊曾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联系方式:guoyi10@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gy2011

 

7.合作导师:张晖教授

研究方向: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

工作内容:彩绘颜料变色机理的研究,光谱、质谱分析新技术在文物中的应用,石质文物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的研发。

招聘要求:具有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化学、材料学、物理学、光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上进心和创新意识;熟悉光谱分析、同步辐射技术、显微成像等的申请者优先。

联系方式:huizhang@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huizhang

 

8.合作导师:郑霞副教授

研究方向:博物馆信息化、文化遗产数字化

工作内容:智慧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遗产的数字活化利用研究

招聘要求:国内外知名高校博物馆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流利的外语写作表达能力,在高水平期刊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博物馆信息化、或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背景者优先。

联系方式:zhengxia@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xiazheng

 

9.合作导师:胡瑜兰 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

工作内容: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古代壁画、砖质、石质、土质文物等)腐蚀破坏机理探讨(包括微生物腐蚀)、文物材料分析和文物保护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招聘要求:具有材料、化学、植物学或生物背景等相关学科背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交叉学科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读写水平。

联系方式:0009777@zju.edu.cn

课题组主页:http://www.soaa.zju.edu.cn/bkydww/

 

10.合作导师:傅翼 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的阐释、博物馆、畲族文化遗产、仪式与节庆、文化遗产与社群参与。

工作内容:基于学校、学院的文博资源,结合合作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对文博领域有创新性贡献的选题,展开扎实的实证研究,保质保量地完成科研任务。

招聘要求: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或民族学学科背景优先,有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包括独自进行田野调查的能力等(优先考虑有过独立进行科研项目的经历的年轻学者);中英文论文写作能力较优秀(优先考虑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年轻学者)。

联系方式:yifu@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fuyi/

 

艺术学理论(艺术史)于2019年被列入浙江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后又被学校列入一流骨干基础学科。2022年12月,根据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名称由“艺术学理论”调整为“艺术学”。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依托浙江大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重要平台,学科发展呈良好势态,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浙江省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初步搭建起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的师资队伍。截止2022年底,拥有正高级职称教师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2人,百人计划研究员2人,其中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2人。研究领域覆盖中国早期艺术史、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汉藏佛教艺术史、建筑史等领域。

 

1.合作导师: 白谦慎 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书法史、鉴藏史

工作内容:参与晚清名宦、学者、收藏家吴大澂的研究

招聘要求:具有相关学科背景优先

联系方式:qbai@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15036

 

2.合作导师: 谢继胜 教授

研究方向:汉藏佛教艺术

工作内容:藏区寺院文物遗存的考察与研究唐卡研究

招聘要求:具有汉藏佛教艺术研究背景基本藏语能力

联系方式:xiejisheng@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xiejsh

 

3.合作导师:王瑞雷 研究员

研究方向:汉藏佛教艺术、丝绸之路与跨喜马拉雅地区佛教艺术交流

工作内容:西藏及环喜马拉雅地区石窟寺壁画及文物遗存的整理研究;15世纪之后西藏各画派传承及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招聘要求:具有汉藏佛教艺术史研究背景、藏文阅读文献能力。

联系方式:ruileiwang@aliyun.com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16693

 

4.合作导师: 赵晶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绘画史、书画鉴藏史、明代宫廷史、书画文献

工作内容:参与合作导师相关课题研究,以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部分工作。

招聘要求:欢迎艺术学理论(美术史方向)、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博士生申请。

联系方式:stanbeck@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zhaojing

 

1990年,浙江大学在校长路甬祥院士与潘云鹤院士的提议与领导下开始进行设计类专业的布局;1999年,浙江大学创建艺术设计专业;2000年,艺术设计专业开始招生下设三个方向; 2021年艺术与科技专业正式开始招生。2021—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三版中国学科评级结果,浙江大学设计学连续三年获评A+。2016年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设计学为“A-”,2021年在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设计学为“A”。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突出“设计艺术+前沿技术+文化遗产+X”的综合研究进路,依托艺术与考古学院在艺术理论、美术学、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数字可视化、古代绘画色彩虚拟复原、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的研究表现突出;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艺术基金、国防科工等纵向项目,国内外大赛获奖等关键指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1.合作导师:王小松  教授

研究方向:书籍装帧与版式设计;插画、动画、设计;展览策划与展示;元宇宙视觉体验设计(VR、AR、沉浸式体验等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

工作内容:推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探索传统设计学科在当代信息化及元宇宙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化路径。

招聘要求:欢迎设计类、计算机类、新闻学或相关学科的优秀人才与本人联系。

联系方式:Wang64@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wxs

 

2.合作导师: 胡小军  研究员

研究方向: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工作内容:中国现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史研究

招聘要求:科研曾从事过:1.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理论研究,2.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理论研究,3.中国陶瓷艺术创作技术研究,4.传统图案学发展史研究,5.中国古代陶瓷绘画史研究,已发表过相应论文或编著或著作。

联系方式:huxiaojun_art@126.com

个人主页:https://huxiaojun.artron.net

 

3.合作导师: 陈晓皎  研究员

研究方向:方向1:数据可视化 / 方向2:应用心理学

工作内容:本课题组是一个包容设计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心理学方向的交叉学科课题组,希望能在以下两个方向寻求志同道合的博士后。

方向1:数据可视化:具备扎实的科研论文和课题论证写作能力,或者是有相关软件平台研发能力,具备扎实的编译语言基础。  方向2:应用心理学方向:具备扎实的应用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有高水平论文发表的经历。

招聘要求:已取得计算机类、设计类、工程心理学、机械工程类或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发表1篇及以上SSCI/SCI/A&HCI顶级权威会议或期刊论文。

联系方式:chenxiaojiao@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20115

 

4.合作导师: 唐谈  研究员

研究方向:文化计算与数字人文

工作内容:收集和整理人类社会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人文数据,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助力人类文明全景呈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研究人机融合智能,以辅助分析多模态的包括艺术画作、历史文本、音乐诗歌等各种异构非结构化人文数据,辅助理解数据内在的规律和关联,促进文化成果的再创作,实现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取、刻画和展现海量、高维、异构的文化大数据(图像、诗歌、音律等),结合交互式可视化设计,研究面向人文大数据的可视分析方法。

招聘要求:已取得计算机类、设计类、工程心理学、机械工程类或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发表2篇及以上SSCI/SCI/A&HCI顶级权威会议或期刊论文

联系方式:tangtan@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tangtan

 

五、应聘方式及所需材料

1.申请人首先将个人简历、自荐信和2篇代表性论文发送至合作导师邮箱,邮件主题为:博士后申请+姓名。

2.初选合格者将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并通知本人提供2份专家推荐信(其中1份须由博士生导师提供),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以及其它可以证明本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资料;面试或视频面试,择优录取。

3.按浙江大学博士后进站程序申报进站,具体参考:https://hr.zju.edu.cn/postdoctor/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