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第二十八期:访建德梅城古镇,寻浙大西迁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30访问量:10

2023年5月13日,由艺术与考古学院研博会和学生会主办的“访建德梅城古镇,寻迹浙大西迁精神”博观达雅系列活动第二十九期顺利开展。此次实践活动在学校126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带领26名同学们游览梅城古镇,品味千年历史底蕴;寻访竺校长旧居,追思浙大西迁精神;参观建德博物馆,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浙江省建德市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从古至今它向来往的人们展示着她独特的诗画魅力。梅城古镇是古严州府治所在地,是浙江省建德市下辖的一个千年古镇,也是抗战期间浙大西迁的首站。

图 1竺可桢旧居留影

粉砖黛瓦,古色古香,街道上人来人往,充满市井生活气,不见战时的动荡,竺可桢校长西迁时的旧居就坐落于古镇中。在竺校长旧居,也是浙大师生们曾经的临时校舍中,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一张张意气风发的照片,使同学们深刻了解到浙大师生们在西迁时面临的万般苦难。漫漫西迁路上,国立浙江大学师生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伟大理想,艰苦而坚定地向前,这种精神力量至今鼓舞着后人不断前进。

建德博物馆展现了建德大地的自然变迁与人文过往,记录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文化。据说,建德是浙江省最先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建德博物馆中“大地与生命的故事”展览就讲述了建德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演变情况,重点展示以建德命名的地层单元和生物化石。展厅通过沙盘、场景、背景画、音视频等形式,配合特效光电呈现,能够给参观者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建德的自然环境,并普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奥妙。

图 2同学们参观建德博物馆

历史文化展厅着重介绍了从古至今,建德人民不畏艰险、不断奋斗的动人故事。丰富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名人带着同学们回到曾经风起云涌的历史之中。同时,博物馆采用场景重构的方式展示了建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九姓渔民婚俗、新叶昆曲、天罡拳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建德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当地文化传统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感受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图 3建德博物馆留影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在风景秀美的梅城古镇品味古韵,体验江南风情;在浙大西迁的旧址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加深对“求是精神”的认识;在主题展览中学习新知,了解地方历史、非遗等知识。


文丨曾一婷

图丨罗瑶珉


学生感想:

建德梅城古镇是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中西迁的第一站,这周六我们共同参观了竺可桢老校长的故居,看到了浙大师生在战乱中的暂时宿舍和教学地,感慨颇多。70多年前,在战争爆发后,我们的先辈们保持着教育为先的理念,坚定地引领浙大师生步行西迁,边走边上课,保存教育的火种,星星之火,绵绵不绝,延续至今。可以说没有艰难的浙大西迁之行,就没有如今的浙大。

——临床检验诊断学2022级硕士生琚晓阳

在浙大西迁第一站的建德市梅城古镇中,求是遗迹比比皆是。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不仅对古城建德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领会了浙大西迁精神。

——临床检验诊断学2022级硕士生李雪洁

今天首先来到了梅城古镇,是浙大西迁的第一站,同时也是严州府的府治所在。感受到了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浙大师生们西迁时的艰辛和困难,激励我们在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更应该努力学习。之后来到了建德市博物馆,主要看了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在建德发现的各种化石,了解到建德是浙江省最先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并且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有很多动物生活在这里,是全国首个宜居城市;第二个展示主要讲述建德的历史发展,了解了这里的历代行政变迁和历代名人;第三个展示是这里的非物质遗产展示,了解了严州的特色民俗和当地有名的小吃。

——中国古代史2022级硕士生李王琦

很感谢艺术与考古学院提供的机会,让我能够近距离感受建德的风土人情和浙大的西迁精神。第一站梅城古镇。整个古镇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白墙黑瓦,古色古香,还能顺带品尝到很多当地的小吃美食。在古镇还坐落着竺可桢校长西迁时的旧居,通过实地参访感受到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第二站建德博物馆。博物馆充分展示了建德的自然变迁、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设置了许多模型和互动设施,让参观的体验感立体而生动。

——诉讼法学2022级博士生朱佳蔚

这次活动我们来到了建德梅城,这里是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躲避战乱,西迁办学的第一站。在这种极度艰苦的环境中,浙大师生们不畏困难,不屈服于逆境,勇敢地面对战争带来的威胁与冲击。虽然在建德办学的时间不长,前后只有大约2个月,但在这暴风雨般的抗战岁月中凝聚出的专心治学、拼搏和创新的精神,延绵至今,值得我们学习与怀念。

——文物与博物馆2022级硕士生陈敏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