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三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学校高水平“双一流”建设办学使命和发展愿景,深化实践育人和“大思政课”工作成效,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浙江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新时代“使命担当”铸魂工程
二、活动目标
以“求是创新”为魂,以服务人民为根,着力提升全球视野,在社会服务、支教戍边、专业调研、科技创新、劳动实践、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党、团支部、实践团队为单位开展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浙大学子的“使命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三、活动内容
(一)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组织青年学生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调研考察、社会观察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参观纪律教育红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纪律主题宣讲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纪律教育。
(二)体悟戍边精神,担当民族团结使命
组织青年学生面向边防一线开展“支教戍边”融合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组建专项宣讲团,走访支教戍边亲历者,讲好支教戍边故事,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感受教育发展、民族团结的时代脉搏,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传承爱国戍边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践行专业所长,担当科技强国使命
组织青年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将专业实践融入“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实施全局,走进治理一线和产业一线,深入创新前沿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地方特色产业调研发展需求。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组队,探究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实施的有效路径,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成长价值。
(四)投身科技探索,担当创新创造使命
组织青年学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重要论述,依托科创赛事标杆成果、技术策源成果,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走进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人工智能等前沿场景,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贡献青年力量。
(五)提升劳动素能,担当人才强国使命
引导青年学生将劳动融入实践,结合单位劳动活动清单和劳动基地建设,开展智力性劳动、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实践性劳动等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学生向城乡、社区报到,走进乡村田野,广泛开展支农支医、健康养老、助残助孤等工作,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六)参与基层服务,担当实干兴邦使命
结合“青年实干家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专项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到城乡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实岗锻炼,在各领域开展社会治理、思政宣讲、专业研究、青年调研等一线工作,深化国情社情认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服务群众中培养真挚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在破解难题中锤炼过硬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七)研学“千万工程”,担当乡村振兴使命
引导青年学生学习推广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应用创新创业成果,围绕基层提出的实践课题,开展乡村产业创新创业、乡村创意规划设计、乡村人文公益策划等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八)探寻传统文化,担当文化传承使命
依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重大文化工程等丰硕成果,组织青年学生投身展馆讲解、实地研学,开展“大系”主题公益讲座和美育课程,结合“百生进百馆”专项计划,联动基层文化馆,全面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立项流程
1、本次实践项目申报通过社会实践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平台将于6月8日17:00后开放立项申请,网址:tzzd.zju.edu.cn,具体操作指南见附件1)。
2、申报截止时间:6月16日17:00(周一)
其中,团队学生负责人(队长)需于截止日前完成立项申报并提交至学院审核。学院将立项审核合格的团队提交至校团委审核流程,择优确定校级重点推荐团队。
3、请所有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同学,关注浙江大学团委官方微信“zju-tw”和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官方微信“zjushsj”了解社会实践动态详情;请各队长于6月16日前扫码加入浙江大学2025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钉钉群:131360005360,实践过程中有疑问可群里进行咨询。
五、注意事项
1、本科生在校期间需参加不少于1次的社会实践,详见:《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附件2);
2、在线系统填报时,立项审批单位一般以队长所在院系为准;我院团队请选择“在校学生”→“艺术与考古学院”;
3、“活动经费”中若“车次”暂未确定,可先填写暂定的车次,不要空着;
4、本次社会实践不接受个人单独报名,有意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请自行组队,每队不少于3人、实践周期不少于一周,要求各实践团队明确队长1名,由队长负责在系统中完成立项、总结工作;团队立项通过后,请于6月18日前填写《艺术与考古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汇总表》(附件3)、《艺术与考古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保险购买统计表》(附件4)电子版和《艺术与考古学院2025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责任承诺书》(附件5)扫描版,打包后以“负责人姓名+2025暑期社会实践汇总材料”命名发送至邮箱1638711226@qq.com;
5、每支队伍开展实践前,可参照附件4模板收集信息,并自行提前购买正规保险(各大保险公司官网有售);凭《介绍函》赴实践单位开展实践,并妥办《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考核表》以及每人不少于800字的实践个人小结(待更新);
6、学校对校级重点团队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学院对院级重点团队(一般不超过2支队伍)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其他团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团队成员自行承担;
7、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面向本科生,也欢迎研究生同学参加;该类型社会实践不能用于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环节的认定。
附件2: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pdf
附件4:艺术与考古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保险购买统计表.xlsx
附件5:艺术与考古学院2024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责任承诺书.doc
未尽事宜,可联系学院团委
联 系 人:沈老师 0571-88276139;潘同学13067673140
联系邮箱:shendan18@zju.edu.cn
艺术与考古学院团委
2025年6月6日